Tumescent microcannular liposuction
腫脹液微管抽脂技術
顯微套管抽脂技術簡介
腫脹液微管抽脂,又稱顯微套管抽脂。1985 年美國皮膚外科醫生 Jeffrey Klein 首次提出腫脹液抽脂技術,在這之前傳統抽脂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這是一項高風險的手術因為手術容易流血及容易造成體體液不平衡且經常需要輸血及住院。Jeffrey Klein 發明的腫脹液技術可讓抽脂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並且出血量非常少。日後的新興抽脂技術如雷射溶脂或超音波抽脂均建立在此技術上 。目前腫脹液技術被視為安全有效的抽脂技術。
Jeffrey Klein 也提出使用微管抽脂。傳統抽脂所使用的抽脂管直徑約 4mm 至 6 mm 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抽出大量的脂肪,但是伴隨組織破壞程度極大,流血量大,恢復慢及術後疼痛強烈,因此通常需要休息幾天才能下床。
Jeffrey Klein 提倡使用更微小的吸脂管來抽脂 。微管 (microcannula) 是指內徑 2.2 mm (外徑 2.8 mm) 以下的吸脂管。使用微管抽脂的好處有:
1. 減少疼痛
2. 抽止可以更精確更到位
3. 避免凹凸不平
4. 可進行淺層抽脂
5. 更有效處理纖維組織較多的部位
6. 可以更完整的移除整體脂肪
腫脹液微管抽脂技術即結合了 Jeffrey Klein 兩大創新抽脂技術,使得抽脂可以在更安全的前提下以局部麻醉方式進行、出血量少、恢復快、術後疼痛度低及避免凹凸不平。
腫脹液微管抽脂技術兩個重要步驟
一、腫脹液局部麻醉
經由 2 至 4 個 0.2 至 0.3 公分小入口灌注腫脹液 (Klein's solution) , 腫脹液配方包含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劑(lidocaine), 血管收縮劑(epinephrine)及大量生理食鹽水。 生理食鹽水可以讓脂肪層膨脹只能手術過程中避免傷害皮膚層及肌肉層;血管收縮劑讓附近血管暫時收縮因此可以減少出血;利多卡因 則達到局部麻醉止痛效果,此過程須約半小時時間。
二、微管抽脂引流
腫脹液滲透及完整分佈於脂肪層後,利用 0.2 至 0.25 公分細小管徑引流管將脂肪抽出 。微管可以處理深層及淺層脂肪並刺激皮膚收縮 。脂肪抽出後將多餘的腫脹液擠出,並選擇性縫合傷口後覆蓋吸水棉墊。此過程須約半小時時間。通常術後塑身衣只需穿3天。
腫脹液作用原理
【皮下脂肪構造】
皮下脂肪介於皮膚與肌肉之間,在未施打腫脹液之前,纖維結締組織與脂肪細胞緊密結合,並且有豐富血管穿透其中。在這種狀態下如果試圖抽出脂肪將會造成極大的破壞及出血,脂肪也不容易抽出。
施打腫脹液之後,脂肪層膨脹變大,這樣手術過程中就不容易傷害到肌肉及皮膚重要組織。 腫脹液滲透於脂肪細胞與纖維結締組織之間,產生間隙並鬆動脂肪使之容易被抽出 。 原本穿透脂肪層的血管暫時收縮起來,因此利用微管抽脂時將不會造成出血。
腫脹液微管抽脂優點
腫脹液麻醉最主要的特色在於,注入腫脹液後,皮下組織會產生水腫,讓細胞之間產生間隙,達到局部麻醉、止血與分離組織等功能,也因此不需要全身麻醉,而且出血量少,恢復快,不易凹凸,抽脂量卻能與傳統或水刀抽出的量一樣多。傷口只有 0.2 – 0.3 公分,比一般 0.5 – 1 公分的抽脂傷口小很多,
微管本身直徑只有 0.2 – 0.25 公分,只比針頭大一點點,但多孔的設計使其接觸脂肪的表面積增加,加上迅速的來回移動及熟練的技巧,可以讓抽出來的脂肪量和傳統抽脂或水刀 差不多,但是對組織的傷害卻大幅地下降,完整的保留皮下結締組織及神經血管叢構造,因此術後不會像傳統抽脂般疼痛水腫及嚴重瘀青。
純脂為主 出血量少
塑身衣僅需穿三天
適合自體脂肪移植
腫脹液微管抽脂缺點與風險
抽脂常見的風險為麻醉與巨量抽脂。多處抽脂、巨量抽脂(大於 5000 c.c. 以上)可能會導致栓塞、出血等危險。不過腫脹液麻醉屬於局部麻醉,如果抽脂範圍大,也會分次進行,因此較可以避免主要兩大風險。
傳統抽脂 VS 腫脹液微管抽脂
大師簡介
Jeffrey Klein
美國皮膚外科醫師Dr. Jeffrey Klein,腫脹液抽脂技術的發明人,1986年一場科學會議中發表了腫脹液技術。在這之前所有的抽脂手術都必須全身麻醉,並且由於出血量較大,手術風險都相當的高。腫脹液抽脂革命性的改變了整形外科的觀念,使抽脂成為安全的手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