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沉默的健康威脅,認識、發現與預防之道

  • 作家相片: 巴比侖小編
    巴比侖小編
  • 3月2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近日,日本資深女星石田良子因甲狀腺機能低下症(Hypothyroidism)併發症離世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甲狀腺疾病雖普遍,卻因症狀隱匿常被忽略,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本文將帶您認識這個「沉默的慢性病」,學習如何早期發現與預防。



一、什麼是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甲狀腺是位於頸部的蝴蝶形腺體,負責分泌調節新陳代謝、體溫、心跳及能量消耗的甲狀腺素。當甲狀腺無法分泌足夠激素時,身體機能會逐漸「減速」,形成**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常見成因包括:

**自體免疫疾病**:如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免疫系統錯誤攻擊甲狀腺。

**碘攝取不足或過量**: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必要營養素,但攝取過量反而抑制功能。長期食用無碘鹽,例如玫瑰鹽、竹鹽,也可能造成身體缺乏碘導致甲狀腺機能不足。

**治療後遺症**:甲狀腺切除手術或放射性碘治療甲狀腺亢進後的副作用。

**其他因素**:懷孕、壓力、遺傳或藥物影響。



二、隱匿卻不容忽視的症狀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與疲勞、老化混淆,需特別留意以下警訊:

  • 代謝減慢:體重莫名增加、怕冷、容易疲倦。

  • 皮膚與毛髮變化:皮膚乾燥粗糙、頭髮稀疏脆弱、指甲易斷。

  • 情緒與認知異常:憂鬱、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 生理機能異常:便秘、月經失調、肌肉無力、心跳減緩。

  • 特殊表徵:頸部腫大(甲狀腺腫)、臉部浮腫。

  • 高風險族群: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前後)、家族病史者、曾接受甲狀腺治療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三、如何早期發現?

  1. 自我檢測:

     - 對照上述症狀,若同時出現多項且持續數週,應提高警覺。

     - 簡單的「頸部觸診」:對鏡抬頭,吞嚥時觀察頸部是否有腫塊。

  2. 抽血檢測:

    - 測量「促甲狀腺激素(TSH)」及「游離甲狀腺素(Free T4)」,TSH升高且T4低下即 可確診。

  3. 超音波檢查:

    - 評估甲狀腺結構是否異常(如結節或發炎)。


四、預防與日常管理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雖無法完全預防,但可透過以下方式降低風險與併發症:


1. 均衡飲食,攝取關鍵營養素

- 適量碘攝取:海帶、紫菜、碘鹽是良好來源,但避免過量(成人每日建議150微克)。

- 補充硒與鋅:巴西堅果、魚類、全穀類有助甲狀腺功能。

- 避開致腫物質:過量攝取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生的狀態可能干擾碘吸收,煮熟後可安心食用。


2. 定期健康檢查

- 30歲後建議每2-3年檢測甲狀腺功能,高風險族群應每年檢查。


3. 管理壓力與作息

- 長期壓力可能誘發自體免疫反應,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有助維持內分泌平衡。


4. 遵醫囑治療,勿自行停藥

- 確診後需長期補充「合成甲狀腺素(如Levothyroxine)」,定期回診調整劑量。

- 避免聽信偏方,擅自停藥可能導致黏液水腫昏迷等致命併發症。



五、甲狀腺健康,從日常關懷開始

石田良子的案例提醒我們,甲狀腺疾病可能悄無聲息地侵蝕健康。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確診者只要規律治療,多數能維持正常生活。健康的生活型態與定期篩檢,是守護這只「身體引擎」的關鍵。


*記住:甲狀腺機能低下不是絕症,但忽略它可能釀成危機。關心身體的微小訊號,就是對生命最負責的態度。*


---


*延伸閱讀*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具體醫療建議請諮詢專業醫師。)

bottom of page